當晶圓切割面臨復雜圖形切割需求時,中清航科的矢量切割技術展現出獨特優勢。該技術可精確識別任意復雜切割路徑,包括圓弧、曲線及異形圖案,通過分段速度調節確保每一段切割的平滑過渡,切割軌跡誤差控制在 2μm 以內。目前已成功應用于光電子芯片的精密切割,為 AR/VR 設備中心器件生產提供有力支持。半導體生產車間的設備協同運作對通信兼容性要求極高,中清航科的晶圓切割設備多方面支持 OPC UA 通信協議,可與主流 MES 系統實現實時數據交互。通過標準化數據接口,將切割進度、設備狀態、質量數據等信息實時上傳至管理平臺,助力客戶實現生產過程的數字化管控與智能決策。中清航科推出晶圓切割應力模擬軟件,提前預判崩邊風險。碳化硅陶瓷切割
針對航天電子需求,中清航科在屏蔽室內完成切割(防宇宙射線干擾)。采用低介電刀具材料,避免靜電放電損傷,芯片單粒子翻轉率降至10?? errors/bit-day。中清航科提供IATF 16949認證切割參數包:包含200+測試報告(剪切力/熱沖擊/HAST等),加速客戶車規芯片認證流程,平均縮短上市時間6個月。中清航科殘渣圖譜數據庫:通過質譜分析切割碎屑成分,溯源工藝缺陷。每年幫助客戶解決15%的隱性良率問題,挽回損失超$300萬。中清航科氣動懸浮切割頭:根據晶圓厚度自動調節壓力(范圍0.1-5N,精度±0.01N)。OLED顯示面板切割良率提升至99.8%,邊緣像素損壞率<0.01%。
高速切割產生的局部高溫易導致材料熱變形。中清航科開發微通道冷卻刀柄技術,在刀片內部嵌入毛細管網,通過相變傳熱將溫度控制在±1℃內。該方案解決5G毫米波芯片的熱敏樹脂層脫層問題,切割穩定性提升90%。針對2.5D/3D封裝中的硅中介層(Interposer)切割,中清航科采用階梯式激光能量控制技術。通過調節脈沖頻率(1-200kHz)與焦點深度,實現TSV(硅通孔)區域低能量切割與非TSV區高效切割的協同,加工效率提升3倍。傳統刀片磨損需停機檢測。中清航科在切割頭集成光纖傳感器,實時監測刀片直徑變化并自動補償Z軸高度。結合大數據預測模型,刀片利用率提升40%,每年減少停機損失超200小時。
中清航科ESG解決方案:設備內置能源管理模塊,智能調節激光功率與主軸轉速,單次切割能耗降低42%。碳追蹤平臺每8小時生成減排報告,助力客戶達成碳中和目標,已獲全球25家代工廠采購認證。功率器件背面金層在切割中易翹曲。中清航科開發脈沖電流輔助切割,在刀片-晶圓界面施加微電流(<10mA),瞬時加熱至150℃軟化金層,剝離風險下降90%,剪切強度保持>45MPa。中清航科推出粉塵組分診斷系統:通過LIBS(激光誘導擊穿光譜)在線分析顆粒元素構成,自動推薦冷卻液配方調整方案。幫助客戶減少因金屬污染導致的芯片失效,良率提升1.2%。超窄街切割方案中清航科實現30μm道寬,芯片數量提升18%。
中清航科創新性推出“激光預劃+機械精切”復合方案:先以激光在晶圓表面形成引導槽,再用超薄刀片完成切割。此工藝結合激光精度與刀切效率,解決化合物半導體(如GaAs、SiC)的脆性開裂問題,加工成本較純激光方案降低35%。大尺寸晶圓切割面臨翹曲變形、應力集中等痛點。中清航科全自動切割機配備多軸聯動補償系統,通過實時監測晶圓形變動態調整切割參數。搭配吸附托盤,將12英寸晶圓平整度誤差控制在±2μm內,支持3D NAND多層堆疊結構加工。中清航科切割機防震平臺隔絕0.1Hz振動,保障切割穩定性。碳化硅線晶圓切割代工廠
8小時連續切割驗證:中清航科設備溫度波動≤±0.5℃。碳化硅陶瓷切割
隨著半導體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,產品迭代周期不斷縮短,這對晶圓切割的快速響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。中清航科建立了快速工藝開發團隊,承諾在收到客戶新樣品后 72 小時內完成切割工藝驗證,并提供工藝報告與樣品測試數據,幫助客戶加速新產品研發進程,搶占市場先機。晶圓切割設備的操作安全性至關重要,中清航科嚴格遵循 SEMI S2 安全標準,在設備設計中融入多重安全保護機制。包括激光安全聯鎖、急停按鈕、防護門檢測、過載保護等,同時配備安全警示系統,實時顯示設備運行狀態與潛在風險,確保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與設備的安全運行。碳化硅陶瓷切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