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工業設計的版圖中,張英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開拓者,她以獨特的設計視角和堅韌不拔的精神,帶領寧波卓一設計在行業中闖出一片廣闊天地。1984年6月9日,張英出生于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家庭,家庭環境的熏陶讓她自幼便對藝術和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2006年,她從中國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專業畢業,大學四年系統的學習讓她掌握了扎實的工業設計理論和技能,也培養了她對設計的執著與熱愛。畢業后的張英,懷揣著對設計的憧憬,先后在設計公司以及和商標注冊事務所工作。這段經歷不僅鞏固了她的專業知識,更讓她深入了解了市場需求和行業運作模式。2010年正式創立寧波卓一工業設計有限公司,開啟事業新篇。寧海外觀結構設計張英
“客戶產品銷量的增長是服務品質的反饋體現,但更令他們興奮和引以為豪的是,通過工業設計,人們生活品質逐步提升,這是意義所在”。就拿“SAVTM獅威特”來說,通過設計生產出汁率更高、更健康環保的榨汁機,原汁機這一概念正慢慢融入普通大眾的生活。而2013年“卓一”設計的一款智能真空儲米箱,將家家戶戶都用得到的家用物件進行升級改造,不僅真空儲米,且能準確確定用量,讓儲米用米變得衛生又方便,該產品也摘得“和豐獎金獎”。余姚張英包裝設計張英的設計理念緊跟時代步伐,設計新風尚。
在日本工業設計師、無印良品設計顧問深澤直人看來,很多時候,設計師的功能并不在乎設計出一樣新的事物來,而是創造一種新的形態,好比桌子已經是一種現有的事物了,設計師作為一個創意工作者,要做的是減去多余的,增加新的,以少的元素來實現其全部功能。平衡產品的創造性和實用性是設計師要做的工作。而如何在實用的前提下保持美感,是張英一直追尋的。
在“卓一”的陳列室里,目之所及,凡廚房家電、電子電聲設備,甚至一件小小的創意禮品都可看到這樣的痕跡,兼具審美創意和感官享受,讓人感到“恰到好處的舒適”。在某種程度上,工業設計是一種藝術創作,它需要源源不斷的靈感創意,也需要團隊的頭腦風暴。但和藝術創作不同的是,工業設計更接地氣,更貼近生活,更講求“實用之美”。
同樣獲得該創意大獎的還有2012年“卓一”為清華大學設計研發的一款智能講臺,它將所需的影音設備,包括音響、麥克風、筆記本電腦、插座、電纜等等整合到一臺講臺中,經過逐代升級改造,達到移動方便,使用簡單,且還根據不同價格區間設置不同配置的效果。目前,這款智能講臺已在西南大學、中國政法大學等高校廣泛應用。
如何在市場的大浪淘沙中站穩腳跟?如何將智能化較大程度地融入生活,以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?這些都是工業設計者必須考慮的問題。張英鐘愛日本的工業設計,原研哉、深澤直人、黑川雅之等都是她景仰的設計大師。她還是一個十足的“果粉”,一貫奉行“少即是多”的設計準則,盡可能通過更少更簡約的方式將更多地設計價值呈現給消費者。 她積極參與公益事業,捐贈設計作品,貢獻社會力量。
卓一設計在張英的帶領下,以 “用心設計,始終卓一” 為理念,不斷發展壯大。公司旗下擁有 4 家分公司,業務范圍涵蓋工業設計、空間設計、品牌咨詢等多個領域。在產品開發過程中,張英帶領團隊形成了一套嚴謹的流程:從產品開發立項前的定位分析研究,挖掘用戶痛點,到通過頭腦風暴、草圖構思進行創新設計;再到建模渲染、排版輸出,選定方案后進行結構及手辦樣品制作。每一個環節都精益求精,力求打造出符合市場需求和用戶體驗的產品。切實地將工業設計推進了制造業企業的轉型升級。寧海外觀結構設計張英
張英積極推動校企合作,為設計專業學生提供實踐與成長平臺。寧海外觀結構設計張英
行業貢獻與社會活動:
行業貢獻:張英以穩健的設計創新能力和設計水平得到業內好評。她堅持鮮明的為中國用戶服務的特色、以及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設計理念,帶領年輕團隊設計了許多既解決了實際需要、又能落地且備受市場歡迎的新產品。
社會活動:張英作為J+創意工廠創始人,活躍于工業設計推廣與創業領域。同時,她還是中國美術學院外聘導師、寧波大學潘天壽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生企業導師、浙江工業大學設計與建筑學院碩士生企業導師,執教于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,為培養新一代設計師貢獻著自己的力量。 寧海外觀結構設計張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