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能源中心首推氫期貨,企業鎖定遠期成本
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近日推出了綠氫期貨合約(代碼GH),這一創新舉措為企業提供了鎖定遠期氫氣成本的新工具。首日,該合約的成交量達到了20萬噸,展示了市場對這一新型期貨產品的濃厚興趣。該期貨合約所對應的綠氫純度為99.97%,交割庫設在鄂爾多斯和張家口,確保了綠氫的穩定供應。
在這一新產品的推出中,中石化作為首批參與者之一,簽訂了2026年季度合約,成功鎖定了制氫成本。通過這一舉措,中石化能夠有效管理未來的制氫成本波動,套保比例達到產能的40%。這種方式不僅有助于企業降低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,還為其在未來幾年內制定穩定的生產和供應計劃提供了保障。
綠氫期貨合約的推出,還具備了價格發現的功能。該功能不僅能幫助企業在短期內預測氫氣價格波動,還能引導市場投資方向。隨著期貨合約的逐步推廣,西北地區的電解槽投資呈現出迅速增長的趨勢,許多企業紛紛加大對氫能生產設施的投入。這一變化表明,期貨市場不僅為企業提供了風險管理工具,也對綠色能源行業的投資環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
根據遠期合約的價格曲線,市場普遍預計到2028年,氫氣的價格將下降至1.5元/Nm3以下。這一價格趨勢的預測,為未來氫能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積極的信號。隨著技術進步和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,氫氣的生產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,從而促進氫氣作為清潔能源的廣泛應用。
綠氫期貨合約的推出,是能源市場在數字化和市場化進程中的一次重要嘗試。通過期貨交易,企業不僅能夠靈活管理成本,還能利用市場信息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。隨著綠氫產業的不斷發展,這種創新的金融工具無疑將推動全球綠色能源轉型,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。
未來,隨著市場的不斷成熟,更多企業將參與到綠氫期貨的交易中來,推動氫氣行業的健康發展。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也將不斷優化期貨產品,為全球能源市場提供更多的創新解決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