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張圖看懂半月板撕裂:癥狀、檢查、診療一次說清
一、癥狀:警惕這些典型信號半月板撕裂后,膝蓋會發出“求救信號”,尤其是以下表現需注意:
· 疼痛:膝蓋內側或外側(對應內/外側半月板)隱痛或刺痛,蹲起、上下樓梯、屈膝久坐(如開車)時加重,休息后稍緩解。
· 腫脹:受傷后幾小時到幾天內,膝蓋周圍出現腫脹(關節內出血或積液),按壓有緊繃感。
· 關節交鎖:典型癥狀!膝蓋突然卡住,無法伸直或彎曲(像“被鎖住”),需晃動或掰動膝蓋才能恢復活動——因撕裂的半月板碎片移位,卡在關節間隙中。
· 彈響/卡頓感:活動膝蓋時,能聽到“咔噠”聲或感覺到內部卡頓,伴隨疼痛。
· 活動受限:膝蓋不敢用力,跑跳、深蹲困難,關節活動范圍變小。
二、檢查:如何確診半月板撕裂?醫生通過“體格檢查+影像學”明確診斷,MRI是“金標準”:
· 1. 體格檢查(初步判斷):
醫生會做特殊動作誘發癥狀,如麥氏征(McMurray試驗):患者仰臥,醫生一手握住腳踝,一手扶膝蓋,旋轉并屈伸膝關節,若出現疼痛或彈響,提示半月板損傷;還有研磨試驗(按壓膝蓋同時旋轉,疼痛為陽性)、側方擠壓試驗(排除韌帶損傷)。
· 2. 影像學檢查(精細定位):
o X線片:無法直接顯示半月板,但可排除骨折、骨關節炎等其他問題。
o 超聲:可初步篩查,但準確性不如MRI。
o MRI(磁共振成像):確診優先!能清晰顯示半月板形態、撕裂位置(如前角、體部、后角)和類型(水平撕裂、垂直撕裂、桶柄狀撕裂等)。在T2加權像上,撕裂處會出現“高信號影”,若延伸到關節面,提示撕裂已貫通。
三、診療:分情況選擇方案,關節鏡手術是主流根據撕裂程度、癥狀和患者需求,分保守診療和手術診療:【保守診療】→ 輕度撕裂、癥狀輕、對運動要求低· 適用人群:撕裂小(<5mm)、位于非負重區、年齡較大或癥狀不影響日常生活者。
· 具體措施:
o 休息+保護:避免跑跳、深蹲等劇烈活動,必要時用護膝或拐杖減輕膝蓋負擔。
o 消腫止痛:急性期(48小時內)冰敷(每次15-20分鐘,每天3-4次),加壓包扎+抬高患肢(高于心臟);疼痛明顯時用如布洛芬,但不建議長期用。
o 康復鍛煉:重點練股四頭肌力量(如直腿抬高:仰臥,腿伸直抬高30°,保持5秒,重復),防止肌肉萎縮;練膝關節活動度(緩慢屈伸),恢復靈活性。【手術診療】→ 癥狀重、保守無效,優先關節鏡微創手術· 適用人群:頻繁交鎖、疼痛劇烈、撕裂嚴重(如桶柄狀撕裂、完全撕裂)或保守診療3-6個月無效者。
· 關鍵術式:關節鏡手術(微創,切口只0.5-1cm,恢復快):
通過關節鏡“直視”半月板,根據撕裂情況選擇:
o 半月板縫合術:→ 年輕患者、撕裂位于“紅區”(外周1/3,血供豐富)或“紅-白區”(中間1/3,血供中等),有愈合可能。用特殊縫線將撕裂處縫起來,術后需佩戴支具保護6-8周,等待愈合。
o 半月板部分切除術:→ 撕裂位于“白區”(中心1/3,無血供,無法愈合),或撕裂不規則、破損嚴重。切除破損的半月板碎片,保留健康部分(避免全切除,否則易加速關節退變)。術后1-2天可下地,1-2周恢復日常活動。
o 半月板移植術:→ 極少數情況(如半月板幾乎全切、年輕患者、關節軟骨完好),用 donor半月板移植,恢復關節緩沖功能。【術后康復】→ 關鍵!決定恢復效果無論縫合還是切除,術后需按醫生指導康復:
· 早期(1-2周):活動腳踝、直腿抬高,防止血栓和粘連;
· 中期(2-6周):逐漸增加負重(如部分踩地→完全踩地),練膝關節屈伸(避免過度深蹲);
· 后期(6周后):強化肌肉力量(如靠墻靜蹲),恢復運動(先散步→慢跑→跳躍,循序漸進)。
總結半月板撕裂不可怕,關鍵早發現(警惕交鎖、疼痛)、早檢查(MRI確診)、早診療(輕度保守、重度關節鏡)。術后堅持康復,多數人能恢復正常生活,甚至重返運動!
廣州中興運動損傷專科醫院(簡稱中興醫院)是廣東省二級專科醫院,中興醫院在繼承牛氏中醫正骨療法的基礎上,貫徹“整合醫療”理念,構建了傳統中醫正骨、現代骨科診療、運動功能評估與康復有機融合的三大技術體系,能為就診患者提供集預防、評估、診療、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服務。醫院年均接診量十多萬人次,服務范圍輻射粵港澳乃至全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