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年狂攬 39 億!照明行業爆款模式指引行業變革
2025年上半年,全國照明采購市場交出亮眼成績單:總規模達39.59億元,同比增速24.3%。這份數據不只彰顯行業活力,更揭示出照明行業正從“硬件買賣”向“價值服務”的深層變革,其中EMC(合同能源管理)模式的爆發式增長成為亮點,為行業發展注入全新動能。
市場結構:三大細分領域撐起行業基本盤
從市場結構來看,道路照明以26.04億元(占比65.77%)、346個項目穩居采購榜首,超千萬元項目達22個,占“超千萬級項目”總數的66.7%。這一數據背后,是城市新區開發、市政道路擴建的持續推力,相關部門主導的基建工程讓道路照明成為公共采購的 “基本盤”,也倒逼行業向“智慧化、節能化”升級。
景觀照明以9.96億元(占比25.16%)、278個項目位列第二,且一季度(1-2月)集中爆發,如河南洛陽澗西區太原路亮化項目投資達3646.63萬元。這類項目多圍繞“節日亮化”展開,通過特色燈具打造城市夜景IP,折射出地方對“夜間經濟”的布局野心。
教室照明占2.25億元(5.68%)、102個項目,卻標志著“健康光環境”的剛需覺醒。隨著“護眼照明”標準落地,校園照明從“基礎照明”向“健康管理”升級,未來或催生“光環境定制化服務”等新賽道。
模式革新:EMC模式成破局關鍵
在模式革新方面,EMC模式近兩年在道路照明采購中呈“爆發式增長”,主要在于其“前期零投入、收益共享”的機制:節能服務企業墊付改造資金,通過降低的電費回收成本,既減輕財政壓力,又降低運維負擔。
蘇州吳江的“雙輪驅動”案例極具代表性。2019年NB-IoT智慧路燈改造項目(歐普照明實施)節能率達68.4%,入選國家發改委“生態文明重大項目”,驗證了技術可行性;2025年城市照明EMC項目(上海乾隆節能中標,金額1.79億元)覆蓋設施改造、智能控制、平臺管理,展現了“全生命周期服務”能力。這兩個案例共同證明:EMC模式不只是“融資工具”,更是“技術+運營”的綜合競爭,具備節能技術、運維能力的企業才能在該領域突圍。
從采購生態看,行政機關以30.88億元(占比78%)成為主力,根源在于基建項目的財政屬性。江蘇以5.34億元(13.49%)領跑全國,得益于“經濟活力+政策敏銳度”的雙重優勢,安徽(2.42億元)、云南(2.31億元)緊隨其后。
政策導向:三大趨勢定義行業未來
國家發改委明確要求2025年通用照明設備中高效節能產品占比達50%,這一政策與EMC模式的“節能邏輯”高度契合,預示行業三大趨勢:模式迭代上,企業將從“硬件供應商”轉型為“節能服務運營商”;技術升級上,LED、智能調光等高效節能技術加速滲透,照明設備將與智慧互聯深度融合;賽道拓展上,細分領域將向“深水區”發展,如教室照明向“健康光環境”延伸,景觀照明向“交互體驗”升級,道路照明向“智慧網聯”進化。
面對行業變革浪潮,晶映節能照明改造始終以節能技術創新和服務升級為關鍵,緊跟EMC模式發展趨勢,為客戶提供“前期低投入、全生命周期服務”的照明改造解決方案。公司憑借專業的節能技術、豐富的運維經驗和定制化服務能力,在公共照明、工作照明等多個領域深耕細作,致力于為公共區域、學校、企業等客戶打造智慧化、節能化的光環境,助力實現“健康光環境”與“節能降碳”的雙重目標,在照明行業升級浪潮中為客戶創造持續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