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操作前的檢查準備
作業前的檢查能及時發現潛在問題,為安全作業提供基礎保障。
首先需檢查設備外觀狀態,查看翻轉平臺、機架等結構部件有無明顯變形、裂紋或連接松動情況,若發現異常需暫停作業并上報處理。液壓系統管路接口處需檢查有無滲漏痕跡,液壓油液位是否在規定范圍內,油液是否存在渾濁、變色等異常狀態。
電氣系統檢查不可忽視,需確認控制箱內線路連接牢固,各按鈕、指示燈功能正常,急停裝置能正常觸發。接地線路連接可靠,避免因電氣故障影響設備運行或產生安全問題。同時,清理作業區域內的雜物,確保車輛停靠和設備運行空間無障礙物,周邊無關人員遠離作業區域。
針對不同貨物類型,需提前檢查設備的輔助裝置。如卸載袋裝貨物時,確認緩降裝置安裝到位;處理散裝貨物時,檢查平臺防滑結構是否完好,確保貨物在翻轉過程中不會出現異常滑動。
二、標準作業流程步驟
遵循規范的作業流程能減少操作失誤,提高作業連貫性。
車輛停靠階段,需引導貨車緩慢駛入卸車區域,按標識線準確停靠在翻轉平臺指定位置。駕駛員確認車輛停穩后,拉好手剎、關閉發動機,離開駕駛室至安全區域。操作人員需檢查車輛停靠位置是否居中,輪胎是否固定,避免作業過程中車輛移位。
設備啟動前,操作人員需再次確認所有準備工作到位,無關人員已撤離。按照設備啟動順序開啟電源,待控制系統自檢完成后,根據貨物類型選擇對應的作業模式。啟動液壓系統時,觀察壓力儀表數值是否在正常范圍,傾聽設備運行聲音是否均勻,無異常聲響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操作。
翻轉作業過程中,操作人員需全程監控設備運行狀態,通過操作臺或監控裝置觀察翻轉角度變化和貨物卸載情況。控制翻轉速度保持平穩,避免急停急轉導致貨物散落或設備受力過大。當平臺達到預設角度后,保持穩定狀態直至貨物完全卸載,再按程序緩慢復位平臺。
三、不同貨物類型的操作要點
不同形態的貨物特性存在差異,操作時需采取針對性措施,確保卸載效果和設備安全。
卸載散裝顆粒貨物(如砂石、煤炭)時,需控制翻轉角度逐步增大,觀察貨物流動狀態,避免一次性翻轉角度過大導致貨物堆積在平臺邊緣。作業過程中注意平臺表面清潔,卸載完成后檢查平臺有無殘留貨物,及時清理避免堆積結塊。
袋裝或箱裝貨物(如糧食、飼料)卸載時,需啟用緩降功能,降低平臺翻轉速度,減少貨物之間的碰撞擠壓。若貨物堆疊較高,需確認堆疊穩固后再啟動翻轉,避免貨物在翻轉初期發生滑落。卸載完成后檢查平臺表面有無散落貨物,清理殘留包裝碎片。
對于具有特殊物理性質的貨物,如易揚塵的粉末狀貨物,作業時可配合開啟除塵裝置,減少粉塵擴散。卸載后及時對平臺進行沖洗清潔,避免殘留粉塵進入設備縫隙影響部件活動。
四、操作后的收尾工作
作業結束后的規范收尾能減少設備損耗,為下次作業做好準備。
平臺復位后,關閉液壓系統和電源,按順序切斷各控制開關。檢查設備各部件狀態,包括液壓管路接口有無滲漏、電氣線路有無松動、平臺表面有無損傷等,發現問題及時記錄并上報。
清理作業區域是重要環節,需清掃平臺表面和周圍散落的貨物,沖洗殘留污漬,保持設備清潔。整理操作工具和輔助裝置,放回指定存放位置,確保作業現場整潔有序。
然后,操作人員需填寫設備運行記錄,詳細記錄本次作業的貨物類型、卸載數量、設備運行時長及有無異常情況。記錄資料需妥善保管,為設備維護和作業分析提供數據支持。
規范的日常操作是液壓翻板卸車機長期穩定運行的基礎。操作人員需嚴格遵守操作流程,根據貨物類型調整作業方式,做好作業前后的檢查和收尾工作,爭取降低操作因素導致的設備問題,提升作業整體效率。企業應定期開展操作培訓,確保操作人員熟悉流程要點,規范作業行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