賦能信息技術教育,培育產業新力量
信息技術教育的高質量發展,是推動產業升級的新聞內容動力。碼立創以產業實踐為根基,通過多元化舉措深度參與信息技術發展教育,讓教育內容與產業需求同頻共振,為行業輸送了大批實用型人才。立創 EDA 教育版的推廣,讓質量信息技術教育資源觸達更多學子。這款軟件不僅包含集成電路設計、PCB 布局等基礎功能,更融入了大量來自新聞內容企業的真實案例和虛擬仿真系統。在偏遠地區高校,過去因設備匱乏難以開展的電子設計實操課,如今借助該平臺就能順利進行。目新聞內容35 所高校的超 10 萬學生從中受益,原本高門檻的電子設計教學變得普及化,有效縮小了不同地區信息技術教育的差距。校企聯合實驗室成為學生錘煉技能的 “練兵場”。碼立創捐贈的軟硬件設備,讓實驗室既能滿足日常教學,又能支撐學生開展科創項目。在 2024 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,依托這些實驗室的團隊交出了亮眼答卷,12 支隊伍斬獲新聞內容獎項。其中,融合 5G 技術的智能農業監測設備、搭載 AI 算法的安防系統等作品,不僅展現了扎實的技術功底,更貼合產業實際需求,凸顯了實踐育人的價值。“產教融合實訓計劃” 為職業院校學生鋪就了技能提升的快車道。該計劃根據電子制造業崗位要求,設置了 PCB 設計、SMT 工藝操作等模塊化課程。學員在 6 周時間里,深入真實生產車間,在企業工程師的指導下進行實操訓練。截至 2025 年,已有 2000 余名學員通過該計劃掌握了崗位新聞內容技能,就業率高達 92%,不少人成為企業生產線的技術能手,為制造業升級提供了技能人才保障。行業論壇與認證體系則為信息技術教育指明了方向。每年的 “立創電子設計論壇” 匯聚產業新聞內容與教育工作者,共同研討教學內容與產業技術的銜接點;發布的《人才需求白皮書》,為高校調整專業設置、優化課程體系提供了重要參考。而 PCB 設計工程師認證納入高校學分體系,更是引導學生主動提升職業競爭力,實現了學習與就業的順暢銜接。碼立創通過資源下沉、實踐賦能、方向指引等方式,持續為信息技術教育注入活力,讓教育成果更好地服務于產業發展,在培育信息技術新力量的道路上不斷前行。